4月3日,在博鳌亚洲论坛这个以经济话题为主的“大平台”上首次设置的文化分论坛——“释放文化的潜力——传承与创新”如期举行,尽管被安排在论坛年会末期,但应者云集。主持人别开生面的“穿越”要求,使得嘉宾们上演“穿越”大戏,畅谈思想开放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
“我愿意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期有开放开明的思想,诸子百家,百花齐放,是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第一个发言的是香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
“春秋战国时期太乱了,作为女人不愿意生活在乱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的发言引来一片笑声。于丹表示,更愿意“穿越”到大唐,在中国历史上,国家的强盛和个人的意气风发在大唐得到统一,大唐有“被鼓励的梦想和飞扬蓬勃的诗情。”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张和平选择了穿越“自己”,穿越到百年前话剧风生水起的清末。他说,在那个中国大变革时代,社会求新求变,思想空前的活跃,在这种背景下,李叔同和王钟声在日本和上海创立了春柳社和春阳社。
张和平接着“穿越”到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时说,从话剧诞生到现在,前辈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剧目,直到现在还在演出,但遗憾的是目前仍没有创作出超越《雷雨》、《茶馆》等经典的作品。
“话剧怎么创新,这是很严峻的话题,且必须回答的。”张和平说,“穿越不是为了历史,而是为了当今。”
“思想的开放,是创新最重要的前提,没有开放的思想,哪里有创新?”刘长乐说。著名导演冯小刚直言,现在的思想不够活跃,思想的争鸣,对文艺创作非常有必要。
作家、编剧刘恒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首要的是学习,准确判断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缺点。中国30余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是向世界学习的结果,未来,仍需要敞开胸怀向世界学习。
对于博鳌亚洲论坛今次首设文化分论坛,现场主持人、媒体人梁冬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人们终于发现,原来文化对于政治、对于经济、甚至对于生命,都有极其重要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