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 新闻中心 -> 邹图新闻
  • “拾忆·我与邹图这十年”征文获奖作品展示(三) | 《拾忆与感念》

    时间:2023-12-03 17:07:24  作者:  来源:  阅览:56人次

    一等奖作品


    拾忆与感念

    颜睿思


    坐在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大阅城”里,手机调静,戴上耳塞,我开始准备硕士论文,不经意间看到妈妈发来的消息,是一则征文启事——“拾忆·我与邹图这十年”。这来自家乡图书馆的启事如一枚小小的银钩,垂入平静的心湖,不断钓出脑海里一尾尾记忆的小鱼,霎时间,家乡风物在脑海里如无声电影,一幕幕缓缓闪过,定格在脑海的最后一幕是给了我无数治愈的图书馆——整齐划一的书架、成千上万的图书、安静整洁的书桌,顿时,感念涌起,漫上心头。

    2014年元旦,上初二的我,收到妈妈送的礼物——读者证,从此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我在那里读书,学智,明理,识人。书海遨游,拓宽了一个中学生的视野,看了多少本书,已记不清,但从书中认识的名人依然在脑海深处,生存之外,他们有更美好的向往和更高的追求,尤其那些站在历史塔尖的人,是我的航标,引导着我前行,启迪着我的心灵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第一次走进图书馆,我抄录下安徒生的一段话: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而不论是阳光,自由还是芬芳,都根源于人们内心的追求,小至对个人情怀的追求,大至对国家民族光明未来的追求。我不仅把这段话抄在纸上、印在心里,也落实到行动上。

    在邹图我认识了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在近半个世纪里它曾22次来到他痴迷的中国。他拍人物——平凡或伟大,拍城市——破败与繁华。若是上世纪有人曾在黄埔大桥上看到一位瘦削的白发老人端着相机在风中瑟瑟发抖,那就是马克·吕布。他用相机,记录了若干历史事件,对上海着迷的他,每天都要去看这座城市,独自逡巡在大街小巷,去与人相遇,去拍新的照片,带着这种“令人着魔的情感”他一生都在追求令人动容的“永恒的瞬间”,他用相机把东方介绍给西方,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人没做到的事他做到了,那一刻,我对他肃然起敬,以致后来,我也爱上用相机和笔,捕捉生活中一闪而过的灵感之光,再回来报考了新闻传播专业。读书让我知道,有人追求的是一种向美的情怀,平凡、有趣,日积月累的平凡堆砌出伟大,还有一些人,他们为国家民族而毕生奔跑。

    宋庆龄就是其中一位,她是高一时我在图书馆确立的心中女神。在那个女性缠足风气还未完全消弭的年代,宋氏三姐妹中,眉目中含着温柔,性情如水的宋庆龄就已经开始为风雨飘摇的祖国奔走呼告,宋庆龄的美迥异于普通风骨。新中国成立后,她又致力于妇女儿童工作以及福利事业,为此,周恩来把中国的福利事业称为“孙夫人的事业”,这是来自另一位伟人的高度评价。“唯菊与石,品质高洁;唯菊与石,天生硬骨;幽幽清泉,娟娟明月,唯菊与石,品质高洁。”如何香凝写给她的赞诗,宋庆龄确有菊石的高洁品质。几十年后,她那装帧在老式相框里的照片已经泛黄,而她那贯穿终生的伟大追求终是留下一抹余香,万古传芳。

    在邹图我认识了麦家,他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也分别代表了人生由低到高的三种境界。“性命”只能证明你活着,而“生命”证明你活得有意义,“使命”则证明你活得高贵,活得伟大。我以此自勉,并立志做一个有追求、有信仰、有使命担当的人。

    邹图是一艘航船,带我驶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邹图是一方宝地,诱我寻觅到无价的瑰宝;邹图也是一处安静的港湾,让疲惫的小舟在此放松、修补因一次次考试而千疮百孔的心情;邹图,还是成长的殿堂,助我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书海泅渡,我明白无论是“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的孔子,还是尊重科学与自然、正直敢言的水利专家黄万里……他们都如作家王蒙所言:“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燃烧的愈充分就愈有价值。” 图书馆是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能源富矿,无数伟人、名人们燃烧发出的能量和光,为我的青春机车蓄电、续能,助我一路朝阳行驶。

    六年前高考折桂,我进入心仪的大学,邹图功不可没。迈入大学校门,暂时与它疏远了。假期回到邹平,我仍然会一头扎进去,那是我必须去的地方,我的一位故友,一位恩师。疫情波及全国时,有一学期,学校没让返校,居家上网课,家不是学习的最佳环境,背着电脑和作业,我到图书馆,顺利上完网课。图书馆是一位求学者读书历程中的另一所学校,即使硕士、博士毕业,即使一个人学富五车,在图书馆这所学校也是永远毕不了业的。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愿意和需要,可以随时走进一方图书馆,为生命补充知识的给养——这是邹图给我的启迪。

    青松擎翠,白杨披金,枫叶流丹,秋色晕染了传媒大学里的“大阅城”,家乡的图书馆也沉浸在秋色中了吧?秋天是一切生命走向成熟和收获的季节,走过十年历程,我坚信家乡的图书馆会更趋向成熟和完美,会给众多的读者带来丰厚的收获。一个人的灵魂有多少价值,那要看他炽热地燃烧中发出多少能量,一个图书馆的价值所在,就是要看它给一城人民带来多少成长,给一方地域带来多少文明。

    我期许邹图如秉烛先行的智者,不时有新鲜血液注入,青春不老,不停止开拓奋斗的脚步;也期许它如桃李天下、三尺讲台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师者,关注历史、着眼未来、胸怀天下;更期许它如一座不倒的知识丰碑,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航标,任世界风雨四起,岿然不动,用生命书写历史,用闪烁的思想火花照亮一代代学子的心灵,照亮一片世界,让每一个走进它怀抱的生命变得尊贵而伟大,让每一个书香熏染的灵魂价值不菲,这价值,不在于从业后年薪数尾有几个零,不在于花花绿绿的钞票连起来可绕地球几圈,而在于生命是否为这个时代燃烧过,是否散发了光和热。

    时间紧促,美好的回忆捡拾不完,匆匆写下这些短浅的随想和期许,聊以表达一个在京求学的学生对家乡图书馆的感念,虽然现在我明白它与“大阅城”相比很小,我还是想借用诗人艾青《光的赞歌》,献给邹图和邹图的守护使者们:

     即使我们是一支烛

     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

     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