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 新闻中心 -> 邹图新闻
  • “拾忆·我与邹图这十年”征文获奖作品展示(二) |《拾忆,我与邹图的故事》

    时间:2023-12-02 15:18:13  作者:  来源:  阅览:64人次

    “拾忆·我与邹图这十年”新馆启用十周年征文活动自8月底开始,历时30余天接受投稿,累计收悉百余篇征文。经过严格评选,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5名。即日起,将持续为大家展示获奖作品。

    一等奖作品


    拾忆,我与邹图的故事

    王慧玲


    不期,凉风起了;不期,小雨落了,九月如期而至。清晨,启窗的一刹那,一缕氤氲着花香的空气飘进来,楼下的栾树开花了,一树金黄,很是惹眼。摸起手机想拍照,“叮铃”“叮铃”一条条信息进来:“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老师,节日快乐!”“老师,祝您漂亮百分百,美丽不打折,玉颜永驻,中年靓丽!节日快乐!”……又是九月十号,收到这些美好的话语,欣慰从心中泛起,第三十九个教师节至,一如既往收到节日问候,不禁思忖:从教三十三年,今已退休的我,何德何能被学生记住?让时光倒流,内心断断续续升起感恩和庆幸,众多感恩中有一种感恩是对书籍的,对知识的,对一个图书馆的,并庆幸十年前与它相遇,并一直不离不弃,相伴至今。

    2013年12月,邹平县教育局、邹平通讯编辑部、邹平县图书馆联合举办了主题为“阅读引领未来——我的中国梦”全县小学生有奖征文活动,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把两个学生的作文批阅后投了稿,不久传来好消息,爱书女孩杨子研的作文《阅读,让我认识无数追逐梦想的人》荣获二等奖,破了农村小学生作文获奖的天荒。当我把奖品和一张阅读卡交到杨子研手里时,孤陋寡闻的小女孩眼里的憧憬以及其全班学生对杨子研的羡慕和崇拜深深打动了我,课后学生纷纷问我:老师,县城里的图书馆长什么样?有多少书?有《哈利·波特》吗?有《金银岛》吗?老师可以带我们去看看吗?……周末,和家长协商好,我领着杨子研在内的三个乡下学生,走进了图书馆,帮杨子研开了卡,另两个孩子和我没法进阅读馆。当时,需要交一百元押金才可以办一张卡。我交了三百元押金,一气办了三张借阅卡,和学生在图书馆泡了一上午,不亚于帮他们开了一回书荤。后来我把三张借阅卡当礼物送给自己、丈夫和女儿,他俩满心欢喜,成了图书馆的常客。

    进过邹图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语文老师带我们去了图书馆,那么大一个地方,有那么多书,又那么安静,还那么干净,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图书馆真气派,真大啊。我要好好学习,毕业后到图书馆工作。”由于家在乡下,孩子们不能每周都来县城,图书馆成了她们向往的地方,我就用我的卡,每月替她们借书,条件是:不能弄脏,不能损坏和丢失。有的学生用上了包书皮,阅完归还时再脱下来,孩子们纷纷效仿,几年下来竟无一书受损。用这种方式,学生们读了不少书。读书多了,眼界开阔,拓宽了知识面,积累了知识,成绩自然就好。对他们一生有所裨益的是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后来,凡有读书类征文,不管是共青团县委组织的书信征文,还是教育局组织的历届范公读书节征文,学生们都积极参加,每次都有人获奖,同事们戏称我班是获奖专业户,我也一次次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因肥胖而自卑、少言寡语的小女孩王雪晨,得外号“胖王”,喜欢读书。她的状况让妈妈很担心,我从图书馆借来书,给她定阅读目标,锻炼目标,并告诉她学霸大多都是胖子,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读书,锻炼,全面发展,总有破茧成蝶的一天。她居然慢慢成了自信的小学霸,小学毕业季,她的妈妈,一个比女儿还要胖的农村妇女,把一本精装版的《朱自清散文》放到我办公桌上,她多次为我充电话费被退回后,问女儿老师稀罕什么?女儿说老师就稀罕书,做母亲的就跑到小镇书店,买了最贵的一本书作礼物,感谢我六年里对孩子的帮助和鼓励,那份淳朴和真诚让我啼笑皆非,不忍拒绝和说破我早已有了此书。

    后来,利用假期和周末,我多次带学生去邹图读书、借书,当年那些被我领进邹图的孩子如今学业有成,李志林考上了清华,杨子研、仇金凤立志做老师,分别考上了北师大和山师,夙愿以偿……与书、与图书馆结缘的孩子差不到哪里去。毕业后的假期,他们去学校找我玩,有的塞我一把糖,有的塞我几个大石榴,与我交流第一次进图书馆的感觉,说着在大学图书馆书海遨游的收获。的确,世上的图书馆都是学霸的天堂,读书人的圣地,书香熏陶过多少稚嫩的灵魂,恩泽多少学子,挽回多少迷途的羔羊,唯日月可鉴。

    因在县城居住的便利条件,我家女儿拿着我送的读者证,课余时间几乎都泡在图书馆里,读书、查资料、写作业,图书馆是最好的自习室。十年磨一剑,出鞘试锋芒,2018年,女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没课的时候一如既往喜欢把时间消磨在大学图书馆。每次放假回家,邹平图书馆仍是必去地,她感激这架把她送到高处的梯子,留恋成长历程中的这方乐土。我的丈夫也是教师,理科生,做事死板但聪明,有了我送的借阅卡,隔三差五骑上自行车就去图书馆,在一本书里沉淀心事,调整心绪。一月借阅三本书已是惯例,他自己总结说:读书让他这个化学教师的思想起了化学反应。的确,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沟通的他慢慢变得通达、开朗起来。

    我更感激图书馆,不仅助力我教学,而且助我写作,让我在文学写作的道路上不断进步,走向更远、更辽阔的空间,加入了滨州市作协,出版了自己的读书生活随笔集《黛湖清韵》,2021年被山东省作协吸收为会员,作品多次发表在省市级刊物。

    退休后很多关系断舍离,但和图书馆的关系却更亲密了,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和它的约会更加频繁。图书馆条件好,夏凉冬暖,窗明桌净,氛围静雅,走进去,就如走进知识的殿堂,生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之感。虽然近几年身份证就当借阅卡,押金都不用交,但我一直用着旧卡,搜书、借书、还书便捷得很。我有时候在一楼阅读,读名家名篇,也读文学新锐作品,了解文学的走向、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汲取写作精华。《散文》《人民文学》《十月》《当代》《诗刊》……都是我案头常客;有时候去二楼借阅大部头,《汪曾祺散文集》《局外人》《单恋》《追风筝的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很多书被我请回家又送还。在书中跋山涉水,周游世界,循着无数大师、无数有趣灵魂的足迹,我找到精神的皈依,退而不休,读书成为日常之事。远离喧嚣,心境淡泊,日子充实。

    岁月向晚,中年易老。有人说,经常出入图书馆的人老得慢,书可驻颜,可涵养性情,知识和修养能帮女人撑一程,撑她做一回有底料的女子,经得起岁月的一日日磨损,我选择相信。古人的“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与此说法异曲同工。环顾周遭,有人靠华服、珠宝为人生镇场子,热衷在生活的海洋里钓取恭维和褒扬,有人靠学识涵养出的气度为人生御风霜、撑场面,低调而蕴藉。芸芸众生,各有所好,世间百态,存在即是合理。攫取到有形的财富,就在此生享受欢悦,采撷到无形的宝玉,就在此刻独享凝思。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世上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也许是的,如今,每次走进邹图,走进清宁,我都觉得接近了天堂的边缘。身后是愈行愈远的昨日十载,眼前是愈行愈近的明朝十年。我已决定:余生,于此,揽书为镜,照我一息一变的心颜,走向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