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同城】线上展览丨农耕智慧——农具中的物理学
秉科技之舵展文化风采扬时代精神
线上展览
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秉承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统一的宗旨,以创新谋发展,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国家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人类既没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也没有能够用来飞翔的翅膀,更没有多种躲避天敌的手段,是怎么在历史长河中生存下来,并且成为地球上的霸主的呢?
在小编看来,最重要的是“火”的使用,其次就是对于工具的开发和运用。
如果单从自身实力来看,哪怕是最强壮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地位恐怕都会在倒数之列,为了能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人们就开始通过各种简单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长此以往,没有了生存的威胁,才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文化等种种人类文明的创造。农业,是最古老的文明产业也是无论如何发展都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
农具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步进行并互相促进的。虽然当今社会,农民依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一代又一代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却能依靠着自身朴素的理解,制作、使用着那些蕴藏着物理学原理的农具。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下部分使用了物理学原理的农业用具吧!
杠杆原理的运用——独轮车✦
西汉时期独轮车就已在一些田间隘道上出现。北宋时正式出现独轮车名称。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特别在北方,几乎与毛驴起同样的作用。
(汉代独轮车模型)
杠杆原理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独轮车正是运用杠杆原理达到省力效果的。它的支点在轮子的中心位置,阻力臂是轮子到货物的距离,动力臂是轮子到人用力位置的距离。正是通过杠杆的运用,才让货物在水平运动的过程中,减少保持货物悬浮在空中的支撑力,从而达到更加轻便地运送货物的效果。
(独轮车的杠杆原理示意图)
当然,如今的独轮车只能在农村还可以见到,城市中早已不见它的踪影。
惯性原理的运用——连枷✦
连枷在古代,既可以被用于农业,也可以被用于战争。用于农业的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籽粒掉下来。
(农民用连枷使农作物脱粒)
连枷是一种运用惯性翻转枷头,同时在重力与惯性力的作用下狠狠敲击农作物使其脱粒的工具,达到传说中的“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为了确保操作的连贯性,从而增加惯性带来的力,连枷的正确运行方式是下图右,而非图左。所以,没有一定的功夫是玩不转的。
(图左:错误示范与图右:正确示范)
惯性的运用也是连枷能被用于战争,作为杀伤性武器的原因。
涡流效应的运用——簸箕✦
簸箕是一种用来簸去稻米中的杂质和空壳的农具,在农村里也用来晾晒柿子、花生等等,北方用柳编,南方用竹编。同时也是一种临时承装农作物的器具,至今在乡下,仍被广泛地使用。
(扬米去糠的农具--簸箕)
簸箕主要是靠涡流效应,将较轻的杂质剥离出去。如下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簸箕向上扬起,将粮食杂质混杂物抛向空中,然后再将簸箕向下压至水平,让粮食颗粒原路落回簸箕。在向下压的过程中,簸箕下表面空气受“压”,形成高压气团,簸箕上表面空气受“拉”,形成低压气团,这种情况下,下表面的气流会被迫沿簸箕边缘“补偿”到上表面,从而形成一个涡流,粮食中的轻质杂质就会被涡流“吹”出簸箕。如此往复多次,就会实现将轻质杂质分离出粮食颗粒的目的。
(簸箕使用示意图)
齿轮传动的运用——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是汉族历史上的灌溉农具,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这种提水设施历史悠久。因为其形状犹如龙骨,故名“龙骨水车”。虽然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但是在当时,却解决了“水往低处流”的灌溉难题。
(踩踏式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的结构是以木板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小轮轴,以带有板叶铰链与轮轴转动连接。另一端有大轮轴,大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作为铰链的主动链轮,轮轴上有固定的拐木。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中。龙骨水车既能通过齿轮的联动实现将水运往高处的效果,又能通过调整齿轮的大小达到费时但省力的效果。
(龙骨水车剖面图)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其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农业工具的使用上,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存储物品的容器、衣食住行的生活用品甚至是以农业为题材的艺术创作。也就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成为我国的艺术宝藏。
如果想了解古代农耕文化的进化演化,那就扫描下方二维码,从展览中找出答案吧!
识别观看上方二维码观看
《农桑为本——中华农业文化展》
版权所有©2006-2019 邹平图书馆制作维护,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6027489号-1鲁公网安备 37162602000359号